发布日期:2022-08-02 11:25 阅读: 999+ 他远离故乡亲人,在地质找矿行业默默工作,扎根在福建31年;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一双脚丈量八闽大地,用智慧唤醒埋在地下的宝贵矿藏。地层、图纸、规范稔熟于胸,研究、带徒、提升躬耕不停。他矢志不渝学习探索,认真细致一丝不苟,锤炼找矿本领,磨砺坚定意志,刷新找矿成果。他曾三次率队远赴非洲开展地质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期地质“三光荣”和“四特别”优良精神,曾获评总局优秀地质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是第二届全国地勘行业最美地质队员。他就是福建院地质勘查专业总工、正高级工程师范云虎! 学思践悟 术业有专攻 1991年,范云虎从武汉化工学院地质专业毕业,带着满腔热情,来到福建院成为了一名地质工作者,将青春奉献给了挚爱的地质找矿事业。甫一报到,就赶上福建院大田县上蔡硫多金属矿区前锋西矿段地质勘探项目开工。他还没来得及熟悉院部环境,就带着美好憧憬和向往下到矿区开始见习,一去便是两年。到达矿区后他每天驻地与钻机两点一线,白天跟着师傅上钻机观察岩矿心,学习钻探地质编录,晚上回到驻地挑灯埋头整理资料,细心做好总结和笔记。一个项目下来,勤学好问的他系统地学习了地质工作的各类工作方法,比如地质填图及需观察的内容,槽探、钻探、硐探工程编录及重点事项,样品采集方法,勘探类型的确定,勘查工程的布置,矿体的圈定,资源储量的计算,综合图件的编制等等,他都牢记于心并在运用中巩固,为从事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深情道:“这个项目是我成长的舞台,到现在我都非常感谢师傅们对我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从此,范云虎背起地质包,拿起地质锤,白天在深山老林荒郊野外攀山越岭、观察记录地质现象,夜晚在孤灯下记录白天点滴发现,在帷幄中思考下一步工作安排。地质填图、采样、编录、对比、分析、研究,是他的工作常态;爬高山、钻丛林、啃干粮、喝凉水,就是他的家常便饭。不论寒冬酷暑,风雨雪霜,条件多么恶劣,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思,骄阳给了他古铜色的皮肤,风雨打磨出他刚健的筋骨,野外实践丰富了他的野外工作经验,独立思考让他在专业精进上如虎添翼。 此后有20多年,每年他在野外工作的时间都远远超出200天。期间他见证了亲历了地质工作的起落,在地质工作寒冬时期,有3-4年时间,他服从院里工作安排曾转岗到工程勘察岗位,在新的岗位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转变观念,勤学肯干,不仅总结思考地质基础理论知识,还积极拓宽知识领域,积累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经验,为以后开展矿区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虎啸山谷 战功硕果累 成为项目负责后,范云虎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呕心沥血经营好每个负责的项目。“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20多年里转战了多少个矿区,在野外度过了多少个寒暑,在室内编写了多少成果资料,于他是历历在目的一幕幕层层叠叠的图景,情到深处便能脱口而出娓娓道来,犹如描述自己的每个孩子。他对待工作细节的认真态度和负责到底的精神深深折服了身边的同事。 范云虎在负责的化探项目采样工作中,每个样品的实际位置基本上按照设计的要求由GPS导航一步一步到位,当民工挖掘的深度达不到要求时,他立即要求加深;当样重不够时,他要求再补,确保所取的每个样品都符合要求。有一次在某矿权区采化探样中途休息时,检查已取的样品,发现落下一件,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按照 GPS的航迹原路返回寻找,来回路程近6公里,时间耗去2个多小时。他的野外工作笔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外观整洁、内容详实,一本本的野外工作笔记无声地诉说了他对地质事业倾注的血汗。 范云虎主持的“福建省屏南县秋园矿区西矿段银矿勘探”项目中,投入的工作手段多样,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对比与研究,探求了一处中型银矿床,在编制报告过程中,他仍一丝不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细心检查与校对,对所有图件进行认真核对。最后提交专家审查的报告未发现一处数据错误,内容齐全,论述条理清晰,获得了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专家的一致好评,也无形中提升了福建院的业界知名度。 数十年如一日,范云虎在地质勘查事业里默默耕耘,辛勤付出。他先后主持或参与了福建省长乐市青桥矿区花岗石饰面石材矿普查、福建省大田县上蔡矿区铁铅锌硫矿普查、福建省漳平市石坂坑矿区水泥石灰岩矿详查、福建省大田县旺建矿区银定坂矿段银多金属矿详查,福建省屏南县秋园矿区西矿段银矿勘探,福建省建瓯市井后矿区叶蜡石矿勘探等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在他主持和参与的项目中,发现1处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在指导项目期间探明1处特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10多处小型矿床。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次,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次;厅局级科学技术奖1次,优质地质报告奖2次,地质找矿成果奖3次。其主持、指导各类项目的矿床潜在价值超过200亿元。 谈起找矿经验,范云虎总结道:要找好矿,首先要选好点,通过资料收集与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野外踏勘,收集野外实地资料,再进行综合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如果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则容易出成果;其次在野外勘查时,对各类地质现象的观察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放过出现的任何一种现象,要认真思考,分析其成因,是否蕴含着可能的找矿信息;最后是应用积累的野外工作经验,从各种地质现象中识别出矿化信息,再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则达到发现矿体的目的。 龙云出岫 三度闯非洲 2009-2012年,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范云虎作为赞比亚项目技术负责,三次带领项目组走出国门,先后开展了赞比亚铜带省钦戈拉等地区共6个矿区铜多金属矿的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调查总面积约2850km2。在出发前,虽然已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但现实困难要比预想的多得多。首先是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其次是工作条件恶劣,不仅天气炎热干燥,紫外线辐射强,而且地表植被茂密,荆棘发育,沼泽地多;再者,当地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极其落后,生活物资较缺,还要熟悉当地的政策法规,克服语言、生活习俗的差异。范云虎不畏困难,从零开始,在出发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不仅仔细搜集研究了当地地质矿产与政策法规、自然地理等基础资料,还抽丝剥茧,理顺工作头绪,编制了项目开展工作方案、管理方案、应急预案以及作业手册等系列资料,为项目组顺利开展工作铺平了道路。 在赞比亚,每天要完成野外工作量,还要进行各工作区的室内资料综合整理与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由于工作强度大以及工作环境的恶劣,去的第一年他就不幸感染了疟疾,野外工作时整天都感到浑身无力,头冒虚汗,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工作,最终体力不支让民工架着才回到营地,幸亏发现早及时进行了治疗。为了不耽误整体工作计划,第二天他吃了点药又随队一起出发了。他以身作则、苦中作乐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身边同志,大家团结互助,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2009年下半年苦战84天,在雨季来临前超额完成了当年预期的工作任务。此次工作在调查区内圈定了大量的土壤测量铜异常区和物探磁异常,发现了很多铁矿体,为后续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调查工作,进一步锻炼了他独立思考以及综合分析研究能力,也填补了福建院国外地质工作的史上空白,为福建院更好地实施国外项目,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追求极致 匠心在传承 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范云虎常说,地质工作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地质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他不仅认真学习吸收地质找矿的新理论、新知识,同时也探索运用深部找矿理论、数字填图软件等知识,将所学用于指导实践。经过多年的积淀,他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经验,尤其在土壤化探解释方面深有造诣,碰到这类问题,同事们总会向他请教,而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在赞比亚项目中,因工作区面积大,工作时间紧、填图与化探资料数据多,内业整理任务重,他自学研究数字填图技术软件,并将其应用到资料的整理中,大大提高了内业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效率,使项目任务圆满完成。 担任总工办主任后,他加强矿区前期基础研究和成矿理论研究,为福建院实现找矿突破贡献了力量。在泰宁县李家坊矿区金矿勘查技术攻关过程中,他积极指导了区内的找矿工作,与项目组成员运用矿相学、矿物学、矿床学、蚀变岩岩石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区内金矿的找矿模型,最终发现了一处中型金矿床。结合福建院地质项目实际,他总结了项目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三步流程:事前开展技术交底,事中野外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交流,研究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事后认真审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要求及时进行整改。他坚持到野外一线进行检查指导,与项目组一起分析、研究、讨论,对找矿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都亲自到现场进行核实,反复分析研究,为项目组解决各类疑难问题。针对年轻技术人员经验不足的现状,他经常奔赴矿区对他们就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地质构造、成矿规律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在审核各类地质设计与报告时,就存在的疑点和常见问题同设计报告编写人员进行反复沟通,不厌其烦地认真讲解,直至他们搞懂为此。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年轻技术员的野外经验和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该院地质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范云虎承担起对福建院年轻地质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工作,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谆谆教导、耐心指点。几年来,他带的徒弟有十余人,多数已经成为福建院的地质技术骨干。“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对资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年轻一代地质工作者是地质行业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说这句话时,范云虎两眼饱含热望。他深刻认识到,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家对外部资源的采购量将逐年降低,而对国内的资源需求更加旺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国家将不断寻找新的资源后备基地以满足发展之需。 说到地质工作的“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范云虎认为,在任何时期,其意义大体是一致的,地质行业就是一个艰苦的行业,选择从事这个工作,就要能吃苦、耐劳、讲奉献。“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仍然要发扬地质‘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发扬老一辈地质队员顽强、认真、严谨的优良传统,不断锤炼自己的找矿本领,为国家多找矿、找大矿!”他的话虽朴实,却掷地有声,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年轻地质工作者的厚望。 范云虎工作认真负责,敢为人先,身体力行地为年轻技术人员做出表率;他恪守着职业道德和做人做事底线,用所学专长全身心地投入地质找矿事业,真诚地回馈社会,赢得了职工同事的普遍赞誉和尊敬,无愧于一名坚守地质勘查阵地的平凡英雄。 (办公室 张爱华供稿)